联系我们 -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资讯 > 财经资讯

银行大降办卡门槛 专家认为信用卡发行近乎泛滥

人气: 作者: 来源:信息时报 时间:2006-03-28
导读:

简介: 金融专家指出银行要规避风险需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作为金融界的“朝阳产业”,信用卡业务目前正以“井喷式”的速度在飙升,各发卡银行也全力以赴投入到抢夺信用卡用户的“圈地”运动中,甚至出现了重量不重质,降低了对用户条件审核的现象。有专家认为目前信用卡发行近乎泛滥。然而,在目前中国个人征信体系、监管法规政策尚不完善的现实环境下,信用卡这项“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金融业务,系统性风险以及一系列金融犯罪问题也随信用卡的泛滥而迅速暴露出来。如何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手段来规避这种潜在的风险,成为摆在银行、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因
  信用卡发行数量飙升,已成各银行市场争夺重点
  高利润引发银行“圈地运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用卡业务逐渐在中国崭露头角。根据VISA国际的调查,中国目前信用卡潜在目标人群为3000万~6000万,预计2010年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可能超过2亿人。而到2004年底,中国具有循环功能的信用卡也不过1000万张。显然,中国信用卡业务的未来发展空间是很大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国内各家银行开始开足马力争抢市场,争取客户,大举展开信用卡市场的“圈地”运动。

  一张收入证明就能办卡

  仅去年上半年,记者所在的报社就经常看到银行推广信用卡业务的工作人员,各家银行“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据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说,银行特别青睐报社、政府部门等事业单位的员工,因为他们的收入比较稳定,并且有良好的信用担保。
  不久,银行的业务便从事业单位扩张到繁华的闹市区,业务对象也从当初的白领发展到普通工薪阶层,甚至在广州大桥天桥上,也曾有银行露天设点开展办卡业务。而申请一张信用卡的程序也相对简单了许多,仅需提供一张身份证复印件、一张单位盖章的收入证明并填写一张申请即可。如此低的门槛,引来了潮水般的办理人群。

  银行为抢市场疯狂发卡

  在发达国家,信用卡业务是许多国际大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利润来源。而国内各家银行争抢信用卡“蛋糕”,其根本原因也是看中了信用卡的高利润。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和十几家股份商业银行都全力以赴投入信用卡业务,使其呈现“井喷式”的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外资银行并没有袖手旁观,花旗银行和上海浦发银行的合作以及汇丰银行与上海银行都开始合作开发信用卡业务。
  权威调查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的信用卡发行量突破1000万张,人民币透支余额接近300亿,年度增长率分别超过100%和500%。

  专家担心滥发不重质量

  对于目前拼命追求发卡数量的做法,一些银行内部人士表达了自己的难处,据称目前的发行模式跟上层决策有关,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和覆盖市场,然后再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细分。既然上面制定了数字,甚至以完全“摊派”的任务“压”下来,基层人员也只好硬着头皮照办。
  对疯狂发行的信用卡,广东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提出了担忧,认为银行在抢夺信用卡市场上有点饥不择食,导致信用卡近乎泛滥。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发卡机构只追求数量不考虑质量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结果是信用卡用户含金量不高,尤其是在高端客户和产品细分上。

 

  风险
  假身份证收入证明也能办到卡
  专家表示银行要规避信用卡风险须建立个人征信体系

  “我们十分清楚该发卡给什么样的用户。”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有关人士自信地说。据透露,目前广发行在全国的信用卡总量已达到280万张。尽管比业务初始增加了很多,但广发行在发卡方面一直推行严格的审查制度,控制得比较稳健。2005年,广发行信用卡的划账率仅为1.92%,这个数字远低于国际标准,在国内同行中亦是相当低的。但并非每个银行都会严格审查用户资格。[FS:PAGE]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持卡人告诉记者,他月薪只有1000多元,但有4张信用卡,总透支额度达到4万元。“刚开始时办卡比较麻烦,要提供收入证明等材料,还要审核。”但他找单位在虚报的工资证明上盖了章,居然过关了,“后来就简单了,只要把第一次办卡的材料复印一下交给银行就OK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人居然用假身份证和假单位的证明材料也办了卡!
  有关金融专家表示,目前的信用卡准入门槛太低,客户良莠不齐,易给一些不良持卡人和诈骗团伙造成可乘之机。要从根本上防范不良持卡人和犯罪团伙的恶意透支、诈骗造成的金融风险,必须学习发达国家的个人身份登记制度,即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做到个人资料登记全面、完整、齐备,在办卡条件上不应单纯停留在收入证明、身份证复印件上,还应包括纳税、民事刑事材料等等。各银行之间必须建立起有效的联网,甚至要形成全社会共享的资源。
  据记者了解,目前个人信用的数据还主要集中在一些政府职能部门、银行以及部分公共事业单位等,并且数据尚不齐全,要想真正达到资源共享还不太可能。广州一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广州个人征信体系已基本建立,各银行可进入该系统查验客户资料,但资料还不完备,仍需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并运作后,对于银行来说,重要的工作就是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资信状况用户做好差异性服务,通过建立个人信誉的激励机制,给予个人资信状况良好的人以更多的信用额度;对于失信行为予以必要的惩罚,使有不良记录的人受到限制,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小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

  担忧
  发卡泛滥会重演韩国信用卡危机
  金融专家对此持否定观点

  作为一项以“高风险、高收益”为特点的创新金融业务,信用卡业务在全国性个人征信体系缺失、监管法规政策尚不完善的现实环境下,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业界和专家思考的问题。

  韩国信用卡失控曾爆发危机

  据介绍,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数年内,信用卡产业取得了惊人发展,但由于过度营销、风险管理失控等各方面因素,很快便陷入困境。在韩国信用卡危机爆发之后,一些东南亚国家纷纷出台加强信用卡监管的政策措施。为此,有人担心中国信用卡市场是否会重蹈韩国信用卡危机的覆辙?

  发卡属银行行为中国不会重蹈覆辙

  广东省社科院现代发展战略研究所任志宏博士表示,虽然目前中国的银行在发行信用卡上显得很混乱,速度也太快,但这还属于各家银行的个人行为,没有政府的介入,因此韩国的信用卡危机不会在中国重演。
  有关金融专家也表示,一般来说,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与社会大环境、尤其是宏观经济周期有关,韩国的信用卡危机发生在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其国内经济萧条造成的债务危机时期。而中国近年来一直处于经济上升期,产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从发卡量及持卡率来说,中国也远未达到韩国当时的疯狂程度。最重要的是,韩国信用卡的大量发行是在政府主导和干预下,由非银行的发卡机构来完成,可以说其不是一种市场行为,这种比较激进冒险的营销策略,忽视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爆发危机是必然的。但在中国,目前还只是各家银行的自主性行为,是局部性的,系统性风险爆发并在银行之间传递造成全面崩溃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在中国银联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发卡银行也都通过不断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来提高自己的风险控制水平和能力。银行建立起来的信息资源开始在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和共享,这使一些不良持卡人和敲诈团伙的劣行能够迅速暴露出来并为各银行所知,提高警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潜在的风险。

责任编辑:小编

点击关注我们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关注深圳会计网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关注深圳会计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