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税合并,将极大减少企业办税成本和地方数据造假
人气:
作者: 任泽平、罗志恒
时间:2018-03-23
导读:
近日机构改革将省级及以下国地税机构合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1、纳税人不用在地税和国税两头跑,减少企业办税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从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承诺清单上的办税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从8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现100%的办税服务厅
近日机构改革将省级及以下国地税机构合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1、纳税人不用在地税和国税两头跑,减少企业办税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从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承诺清单上的办税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从8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现100%的办税服务厅一厅通办所有税收业务。
2、地方财政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下降。
3、提高征管效率,避免国、地税之间的推诿扯皮。
4、虽然税收征收管理权上收,但收入归属权未变,中央和地方的财力格局不变。
新一轮财税改革正在拉开大幕。新预算法修订并实施,加强财政清理整顿,问责地方政府、举债终身负责、强化债务约束;税制改革和税收法定加速推进,环保税立法实施、水资源税试点范围扩大、增值税简化税率档次、个税提高起征点并增加抵扣,房地产税立法加快、消费税即将改革;中央地方关系重新调整,先划分各自事权,再匹配财力、支出责任,今年在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将有所突破,最终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一、国税、地税为何合并?
国地税合并从当前形势看是大势所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纳税人在地税和国税两头跑,办税成本较高,国地税合并避免了企业两头跑。2015年底中办、国办下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在理顺征管职责、创新纳税服务、转变征收管理等方面要求各地改革,但当时的原则是“国、地税合作不合并”。中央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地方税由地税部门征收,共享税按税种属性和方便征管原则确定。按照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国税、地税部门可互相委托代征有关税收。地方层面为贯彻落实“放管服”,部分省市在纳税服务方面已有成果,比如浙江省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国地税合署办公,纳税人一窗可办理国地税业务。
2、合并可减少国、地税两套人马和系统的成本。但人员分流是问题,2016年我国国、地税务在职人员总数接近80万人。
3、国、地税两套机构分设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中央财政收入占比约45%,宏观调控能力增强。从历史看,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改革,中央、地方政府划分税种,分设两套税务机构。其中,国税部门为垂直管理,地税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税务机构指导,但人员、经费、党建等由同级地方政府管理。分税及两套机构设置的目的在于确保中央的财政收入。分税制前地方政府截留收入,通过少收税的方式将资金留给企业,进而上缴中央的税收减少,同时通过其他方式从企业获得地方收入,企业和地方政府“合谋”。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比重一路下滑到1993年的22%,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弱化,于是中央分设两套机构确保中央财力,目前中央收入占比约47%(2016年为45.4%,2017年为47%)。
朱镕基曾在1993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如果税务局不分成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中央该收的钱是收不上来的。今年1月到9月,全国的财政收入增加11.6%,地方的财政收入增加18%,而中央的财政收入只增加0.9%。不分开收税,中央的税收没有保证”(见《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第420页))。今时不同往日,中央财政困境和中央税收增速较慢的问题已经解决。
图1:国、地税分设主要为了解决1993年之前中央财政占比过低的问题
资料来源:恒大研究院、wind。
“营改增”后地方的主体税种营业税没了,地税局系统释放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新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都归属国税局征收,国税局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这3个最重要的税种。在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下,系统能够自动根据共享税的中央、地方比例划分为中央和地方收入,地税部门存在的必要性下降。
二、国税、地税合并的影响?
国、地税合并降低了制度成本,包括:降低企业纳税成本、降低国地税之间的协调成本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有利于税收征管统一维护各地区企业的公平竞争。税权包括税收立法权、征收管理权和收入归属权,国地税合并并未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分级财政关系和财力格局。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加强和优化政府财税职能,进一步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夯实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国地税合并后,事实上有利于统一税制的执行,同时保持当前的分级财政关系。
1、从纳税人的角度,极大减少企业的办税成本,这属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部长通道”表示:从4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承诺清单上的办税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从8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现100%的办税服务厅一厅通办所有税收业务,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好务、增强纳税人获得感。
2、 地方财政数据造假的可能性下降。以前,地方税务局仅仅在业务上归属国家税务总局指导,但人事等由同级政府决定,所以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的需要,既有对地税、非税收入造假的动机,又有可能。当国地税合并后,征税权一定程度上收,财政税收数据造假的难度提高。去年爆出的内蒙、辽宁财政造假问题,一方面是政绩考核,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对地税部门的控制权有关。
3、 提高征管效率,避免国、地税之间的推诿扯皮,同时促进税收征管的全国统一性,平衡地区差异性。国、地税两套机构和系统,相互扯皮,协调成本高,“各人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提供优惠政策,在地税的执行上有较大差异,有松有紧,甚至“恶性竞争”,从全国看并未真正做到税制统一。不同地区的企业税收成本不一样,不利于公平竞争。
4、 税收征收管理权上收,但收入归属权未改变,中央和地方的财力格局并未发生改变。变化的只是征税权上收和征税机构,而非中央与地方的财力格局,地方政府的财力通过共享税比例向地方倾斜(增值税地方分享比例从25%提高到50%)而得到保证,确保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财政事权,就是指一级政府应当承担的、运用财政资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任务。支出责任,就是指政府履行财政事权的支出义务和保障,即“干多少事,给多少钱。”
责任编辑:小编
相关文章:
- [财税资讯]悬殊的纳税申报背后隐藏的“玄机” ——揭秘网络主播乐传曲偷税案
- [财税资讯]青岛税务部门通过表表核对、账表核对等方法综合分析 一些医药企业税务问题“浮出水面”
- [财税资讯]《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促进会计与资产评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5年度申报指南
- [财税资讯]没有软件开发人员的“软件产品” 深圳市税务局查处一起利用该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案件
- [财税资讯]深圳税警联合依法查处一起利用软件产品增值税 “即征即退”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案件
- [财税资讯]深圳税警联合依法查处一起利用软件产品增值税 “即征即退”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案件
- [财税资讯]深圳税务:扎实讲好涉税中介“执业每一课”
- [财税资讯]粤港澳深税务部门首次携手开展税收服务大湾区宣传活动
- [财税资讯]深圳政府多部门联合举办活动 助力民营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 [财税资讯]层层造假作“伪迹” 法网恢恢现原形 ——廉江市名鼎家具有限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案终告破
相关推荐:
- [财税资讯]粤港澳深税务部门首次携手开展税收服务大湾区宣传活动
- [财税资讯]守正创新 强基固本 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行稳致远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 [财税资讯]胡静林:深化税收改革 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 [财税资讯]虚开“陷阱”:骗取大学生身份注册餐饮店
- [财税资讯]人民法院公告关于道县新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退回税收奖励和产业扶持资金的告知书
- [财税资讯]深圳市税务局与市残联、市人社局共同举办助残惠企活动
- [财税资讯]深圳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南山区举办税务稽查专题宣讲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前进
- [财税资讯]深圳税务以“春训”迈好“开局”第一步
- [财税资讯]深圳税务首次表彰信用优质中介机构,聘任“纳税服务体验官”提升服务质量
- [财税资讯]王军在湖南调研全力以赴推进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落细
财税资讯频道
本周最新
热门排行
- 维护税收征管秩序 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两高一部”、国税总局有关负责人就“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
- 《增值税法》即将颁布!10大变化提前看
- 深圳商事登记减资公告满45日后,企业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办理减资流程?
- 深圳国税关于停止使用定额发票的通知及说明
- 财政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8月1日起金税卡停售 启用金税盘、报税盘
- 深圳新版电子税务局功能清单2024.7.29
- 两部门:推出12项服务新措施 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 规范涉税服务
-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关于取消相关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通告
- 没有软件开发人员的“软件产品” 深圳市税务局查处一起利用该税费优惠政策虚开发票案件